80年代初,改革的春風從沿海吹向內地,民營企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以樂器維修起家的四川盛音樂器有限公司前身是四川音樂學院樂器科,在國家發展大勢的引導和政策的支持下,黃茂強先生與同伴們創辦了川音校辦實驗樂器廠,打開了盛音樂器經營樂器的大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消費觀念的升級,人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幅提高,音樂藝術作為精神食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中越來越受重視,人們對樂器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更好服務消費者,擴大服務范圍,川音樂器調律師購買了摩托車。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要知道八十年代的人均月工資約為63.5元,萬元戶也只存在于少部分人之間,而一輛摩托車動輒幾千上萬。不難看出,川音樂器的大手筆,源于其對于服務質量的執著。在這之后,川音樂器的調律師們在成都、重慶以及川內各地往返,為客戶送去專業的售前售后服務。
讓更多的人接觸音樂,擁有樂器,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和精神滿足感,讓中國的音樂土壤越發深厚,這是盛音樂器的永不停止的追求。從音樂中來,到音樂中去,在音樂中迎風奔跑幾十年,造就了一個有溫度、有理想,鴻鵠高飛、鳳凰挺立、不循常流的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