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的新生路遠沒有現在的繁華,狹窄的道路兩旁是四川音樂學院的兩道紅墻。此時的中國迎來重大變革,改革開放的浪潮帶來眾多機遇。時任四川音樂學院樂器科科長的黃茂強先生建議將兩面墻推倒,這一建議得到了學校和師生的支持,從這開始,新生路也如其名,如獲新生,川音一條街在此刻悄然萌芽。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黃茂強先生與同伴一起,在國家政策和川音的支持下,依托川音樂器科,創辦了川音校辦實驗樂器廠,成為盛音樂器的前身。從此之后川音樂器扎根新生路,與川音一條街埋下了幾十年緣分的種子。
憑借過硬的專業維修技術,川音校辦實驗樂器廠在西南地區名聲鵲起,機緣巧合之下,進入樂器銷售領域。1984年獲得著名鋼琴品牌“施特勞斯”和民族鋼琴品牌“珠江鋼琴”的信任,成為其四川代理商。伴隨著川音樂器開始在新生路從事樂器經營活動,形成一定的口碑,并借助四川音樂學院的影響力,這條街區開始吸引商鋪入駐,形成樂器銷售聚集的現象,樂器街暫露頭角。
九十年代,川音一條街已經初具規模,大大小小的樂器門店林立在新生路兩端,也逐漸向外擴展,蔓延到龍江路周邊。民間對新生路、龍江路慢慢形成“樂器一條街”的印象,越來越多的家庭、學校、音樂愛好者來到川音附近采購樂器。在市場的引導下,川音街的的銷售服務體系慢慢成長,趨于成熟。此時的川音樂器憑借專業技術力量和良好的服務口碑,得到社會認可,自身的影響力也在迅速提升,吸引了眾多民族品牌和海外品牌入駐,企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川音樂器的良好引導下,原本的“樂器之王”慢慢放低姿態,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更多的家庭服務。
二十一世紀初期,成都市政府牽頭打造音樂街區,為此投入大量資金,成為推動川音樂器街快速發展的助推劑。意義上的川音一條街規模逐漸擴大,覆蓋至新生路、十二南街、龍江路,一條“之”字型的閃電成為錦江河畔的一大風景,也成為成都市的一道著名地標。2005年川音樂器在政府的支持下,緊跟時代脈搏,完成了從國有企業向民營企業的轉變,以盛音樂器的身份去迎接市場的挑戰,做好客戶的服務。
時至今日,盛音已經發展成為西南地區集樂器銷售、音樂教育、樂器維修、演出承辦等一體化全音樂教學服務平臺。擁有數千臺現琴倉儲數量,近20家門店共計6千多平方米。經營著眾多中外知名鋼琴品牌。如歐美品牌:施坦威、舒密爾、博蘭斯勒、鮑德溫;民族品牌:珠江、海倫、施特勞斯;亞洲品牌:YAMAHA;合資鋼琴:哈曼尼、博斯納。除了品牌鋼琴,盛音還經營著多種類的樂器,包含手風琴、吉他、西洋管弦樂器、民族樂器、打擊樂器、樂器附件、配件以及高技術含量的鋼琴自動演奏系統等。
目前盛音擁有專業團隊70余人,其中既有行業30多年沉淀的老師傅,也有對行業飽含熱愛沖勁的年輕后輩,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奮斗著,維護盛音這一塊傾注了許多人心血的品牌。
盛音常年舉辦、承辦多種形式的音樂比賽活動,累計舉辦上萬場音樂活動。如施坦威、舒密爾、博蘭斯勒等知名品牌的鋼琴比賽,以及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大會開幕音樂會、“德國之夜”德國駐蓉領事館答謝活動、“久石讓”音樂會、首屆“朱雀杯”川渝古箏藝術節暨首屆“印象國樂”藝術節等。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音樂教育,盛音打造了獨家品牌活動“盛音講堂”,邀請行業內知名音樂家、音樂教授為音樂愛好者、音樂培訓機構提供理論知識培訓,希望以此提高社會音樂教育水平。至此,盛音形成了以社會音樂教育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圍繞這個體系,立足西南地區,致力于培養社會音樂土壤,提高全民的音樂素養,追求更為豐富的精神生活。
往期活動
憑借優質的服務體系和經營網絡,盛音樂器在西南地區甚至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品牌影響力,成為行業內的領軍者。盛音以厚實的企業實力連續二十年成為中國音樂協會琴行分會理事長單位,多次獲得年度中國樂器行業50強,在領域內的榮譽更是不可勝數。
回顧盛音的歷程,川音街在盛音的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川音街見證了盛音的成長,盛音的成長也影響著川音街的發展。盛音以行業領軍者的身份帶動川音街的服務水平,形成規?;膶I服務網絡。這片網絡,將是盛音專業服務理念的規?;w現。